EN

学科交融 思政新说——汕头大学“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第二组决赛精彩不断

2020/11/20

11月19日,汕头大学“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第二组决赛在图书馆演讲厅举行。第二参赛组的教师共13位,分别是来自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丁智擘,文学院的陈洁、张艳艳和周洁,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叶超和林晓蔚,商学院的李海燕和王宋涛,艺术教育中心的冯岳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余建滨、国际学院的胡旭辉以及法学院的廖逸儿和毛金德。


校党委副书记周镇松、校纪委书记冯兴雷、副校长喻洪,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海鹰教授、文学院彭剑娥教授、商学院郑慕强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蔡秋彦副教授任比赛评委。决赛由教务处副处长黄静霞主持。


艺术教育中心的冯岳冰老师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带领现场师生领略红色经典音乐的魅力。通过赏析《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江姐》《东方红》等作品,在场师生探索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之美的过程中,也了解到红色经典音乐在中国改革和建设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文学院的周洁老师《文化产业专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一课,结合课程主题进行思政思考,在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文化产业学科理念的同时,还引导当代大学生梳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文学理论课程是一门全方位融入与贯注思政元素的课程”同样来自文学院的张艳艳老师说。通过对文学的真善美价值的探讨,她表示,学生在分析文学的真善美价值理论观点的同时,也受到国族意识、人文情怀、审美素养等思政元素的熏陶。


来自国际学院的胡旭辉老师表示要在“文化知识”理解、“言语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意识”引导,他用小卡片与现场听众互动的方式强调了跨文化教学过程中互动的重要性,对于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胡旭辉老师的理念是润物无声、多元互动以及为学生量身定制。


文学院的陈洁老师讲述的课程是《口译二》,她的课堂采用视频加讲解、实践的方式,引入与时事、国情相关联的总理答中外记者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们不仅能够从我国优秀的口译工作者身上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还能亲自实践翻译,通过此举加深学生们对国情、国家政策背后承载的内涵的理解。


“别的老师讲思政都谈‘润物细无声’,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好雨知时节’。”思政课内容易懂却难教,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余建滨老师强调思政课应该传达符合科学规律、符合人性规律的价值观,引导并和学生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人生应当追求什么。他以对快乐主义的反思为例,指出意义与快乐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意义感可来源于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经过评委团的综合评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余建滨获得本组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一等奖,文学院陈洁、国际学院胡旭辉获得二等奖,艺术教育中心冯岳冰、文学院张艳艳和文学院周洁获得三等奖。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丁智擘,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叶超、林晓蔚,法学院毛金德、廖逸儿,商学院李海燕获得优秀奖。


据悉,决赛期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教师莅临汕大,现场观摩比赛。


文 区颖珊 张盈盈 图 叶楠楠 梁晓珊 责编 吴斌